上海四大品牌“1+4+X”行動計劃推出,如何從更高站位認識這一重要舉措
2018年4月,上海正式推出打響四大品牌“1+4+x”行動計劃。目前實施已將近一年,進展和成效如何令人關注。上海打響“四大品牌”,無論從歷史、現實和未來的時間坐標,從上海、中國和世界的空間方位,還是從全局、格局、布局的操作視野,都彰顯出新時代上海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意涵、國際視野和戰略價值。因此,需要我們從更高站位加以正確認識理解。
“上海服務”不僅僅限于經濟領域
打響“上海服務”品牌,在很多時候,人們往往從經濟角度理解。其實,“上海服務”不僅包括服務功能、服務經濟、服務民生和服務環境所需要的城市核心功能和服務能級提升應有的輻射度、帶動力,也不僅是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經濟帶、服務全國、服務“一帶一路”,最具挑戰性、最為關鍵的是,“上海服務”的品牌價值要體現代表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合作和競爭中展示核心競爭力和具備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的能力。
上海是全國的上海,上海要在服務全國發展中發展自己。黨和國家在不同發展階段都對上海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作為有期待、有要求。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浦東開發開放,不僅改變了上海城市整體布局和發展走向,也以站在地球儀旁看世界的視野,深刻影響、輻射、帶動上海、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整體開放水平提升。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到“開放之于上海,上海開放之于中國重要性”,是對上海以開放服務大局所發揮的城市核心功能的首肯。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和上海服務保障有力、良好的城市形象全球展示,既是一次“上海服務”能力能級重大考驗,也展現新時代上海城市的大氣和全局意識,彰顯“上海服務”在“開放中國”中服務世界的擔當價值。
“上海制造”著眼打造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150多年的近現代工業史使得上海工業制造曾作為“共和國的脊梁”,作出了特殊產業貢獻。如何挖掘好、創新好“上海制造”積淀至今的許多優秀“老字號”“老品牌”,是傳承工業文明的歷史責任。
與此同時,新時代打響“上海制造”品牌不能只是躺在歷史的美好記憶中,面對客觀存在的現代服務經濟占比70%的現實,如何針對“上海制造”存在的短板弱項,進行制高點布局和產業含金量賦能,既是新機遇也是挑戰。由于人口、土地、生態、安全等因素,使得“上海制造”需要正視綜合成本比較高、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大、企業創新動能不足、系統解決方案弱、世界級領軍品牌企業數量不多等問題,重振“上海制造”新輝煌。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要率先實現制造高地的“三個突破”,即從消費互聯網領域向工業互聯網領域突破,從硬件技術為主向硬件軟件系統集成技術突破,從單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向構建產業生態體系參與國際競爭突破。
二要構建上海制造新優勢。以“智造”精品構建“上海制造”產品競爭新優勢,如集成abb、庫卡、發那科、安川及新松等世界級智能機器人產業;以世界級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構建“上海制造”產業競爭新優勢,如c919和c929航空產業全球總裝集成優勢;以現代服務型制造構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優勢,如世界級的北斗導航、衛星產業、航天工程;以長三角世界級產業集群構建世界制造品牌聚集地新優勢,如特斯拉、上汽集團等世界級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以及產業鏈較完整的現代生物醫藥產業。
三要發揮鼓勵先進制造的品牌政策高點牽引,引導企業主體在自主品牌建設長期投入機制、運作機制、盤活機制方面有效突破。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所帶來的技術進步和產業變革,如何在代表國家制造能力的先進制造關鍵領域、核心環節等進行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的研發自主創新,爭取全球合作開放創新,是塑造“上海制造”品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美譽度的當代含義。先進制造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要不來的,“上海制造”能否在“中國制造”的重要“卡脖子”領域擁有核心關鍵技術的持續供給能力和話語權,是“上海制造”的重要使命,也將彰顯“上海制造”品牌的世界引領價值。
“上海購物”體現消費牽引力和開放價值
商業文明是上海城市的優質基因。作為一座具有悠久商業歷史和消費能力突出的現代消費城市,上海打響購物品牌是有基礎和原生動力的。伴隨消費需求升級以及消費對經濟貢獻度提升,“上海購物”如何在品牌集聚度、時尚引領度、消費創新度上全面提級,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消費城市,意義重大而深遠。
國際消費城市核心功能首先表現在能吸引大量國際(境外)消費者、國際(境外)消費者消費占比達到相當水準,這不僅有賴于全球零售商品牌聚集度和全球知名品牌聚集度的提高,更有賴于能成為全球新品首發地、高端品牌首選地、原創品牌集聚地,而本土世界級設計師品牌崛起及其國際影響力增強是重要一環。如經過創新嵌入智能技術的“蝴蝶牌”新型便攜式縫紉機,還有經過故宮著名珠寶文化設計師重新改進設計,從外包裝格調、顏色選取、感官體驗無不煥發出獨特國際范的“百雀羚”,無不體現上海老字號經典品牌的新魅力。其次,國際消費城市核心功能還表現為國際知名商圈所具有的對全球高端消費者的地標性吸引力,如南京路、淮海路商圈與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紐約第五大道、東京銀座等比肩齊名,日前坐落在陸家嘴中心大廈的世界名店法國“老佛爺”試營業,將成為浦東世紀大道新商圈的地標名店。今后,應進一步精心規劃布局好“名圈名街名店”商業設施,精心構建好通達便利的商務基礎設施,精心營造好口碑消費體驗的購物環境,精心供給好有競爭力的購物稅價政策,充分利用每年舉辦的進博會日益強大的溢出效應和后延效應,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線上線下雙向發力的跨境電商新平臺和新業態模式,使得“上海購物”品牌在國家全面開放布局中更具全球話語權和對消費經濟的牽引力,體現上海國際消費城市的底氣和高站位,彰顯“開放之于上海,上海開放之于中國”的開放價值。
“上海文化”要提升城市文化標識度
猶如鄉愁之于鄉村的文化附著,文脈之于城市能給予都市人歸屬感、認同感和尊崇感。上海自1843年開埠后,從原來松江府下屬三流縣城,短短80年便于1919年發展成為中國乃至遠東的最大城市,背后所透視出的歷史文化淵源,那是城市“細膩而活躍、清麗而雅致、重學而個性”的江南文化底蘊和作為近現代文明開放交流、多元包容產物的海派文化,“江南底蘊、海派特色”是對上海具有優秀傳統文化符號的基本注釋。而中國革命、建設以及改革開放以來各個時期,上海這座城市所展現出的革命文化與先進文化,凝聚成為上海紅色文化的城市底色,與海派文化的城市特色、江南文化的城市原色共同構成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內涵和主色調。
對標世界頂級城市,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需要在城市軟實力、城市精細化治理、城市公共文化、城市精神品格演繹上,在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城市文化名片的清晰度和標識度上,在國際文化大都市的文化氛圍和文化內涵的注入、互動、融合的良性發展生態上,更加凸顯國際影響力。為此,需要著力抓好上海文化原創源頭和碼頭這“兩頭”,做好上海特色歷史風貌和文化遺產“兩個保護”,鑄好本土文化品牌和國際舞臺“兩個載體”,從而呈現給世界一個時尚、活力而又底蘊十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