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永輝精標店
編輯:品牌學習俱樂部 日期:2019-06-13 人氣:3607
[導讀]在永輝諸多創新業態中,有一個業態被“遺忘”了,它就是比綠標店定位更高端的精標店,也是永輝最早試水“超市+餐飲”的業態。

永輝主打高端客群的精品超市項目,永輝精標店業態依然停留在三家門店的規模。
永輝共計開出了三家精標店,分別是福州泰禾廣場店、南京水游城店以及深圳星河COCO Park店。《第三只眼看零售》獲悉,自南京水游城店由綠標店接管之后,永輝精標店項目便處于擱置狀態。據了解,永輝精標店團隊轉崗到超級物種負責相關工作,其中一位合伙人已經于去年辭職。
2015年底開業的福州泰禾廣場店是首家永輝精標店,這間被譽為“中國Eataly”的大賣場在當時賺足了眼球。永輝超市兼永輝云創創始人張軒寧是該項目的推動者。據悉,張軒寧為此布局三年,嘗試以“店中店”的形式在綠標店孵化這一業態,計劃未來重點發展。
精標店肩負著提升永輝門店檔次、拓展客群寬度的重任,希望改變永輝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土氣”形象。永輝紅標店轉型綠標店就是一次升級,而精標店則是綠標店基礎上的“再升級”。
然而,行業發展之迅速超出了企業家的戰略規劃。新零售背景下,盒馬鮮生的橫空出世,讓永輝高層意識到需要有一種更加適合互聯網打法的新業態,于是便有了永輝超級物種和永輝生活。
從某種意義上講,將永輝精標店視為超級物種的前身亦不為過。比如,鮭魚工坊、盒牛工坊等超級物種主打的餐飲業態就是在永輝精標店孵化出來的。
超級物種的大力發展使得永輝精標店被邊緣化。特別是去年云創、云超“分家”之后,精標店更是處于這樣一個尷尬境地:從公司業務的從屬關系來看,它屬于云超板塊,而它的主創團隊卻集中在云創,這種“分裂”限制了它的進一步發展。
《第三只眼看零售》獲悉,并非因為經營不佳而導致永輝精標店停滯不前。一位知情者告訴筆者,永輝位于福州和深圳的兩家精標店盈利狀況良好。
永輝去年入股百佳之后,宣稱未來要開精品超市,這為永輝精標店的“復出”留下想象空間。但問題是,精標店將以什么樣的姿態迎接精品超市業務?回歸主業、要大力發展永輝mini的云超還會將它視為主力業態嗎?
這既是永輝云超的大局,也是永輝精標店難解的棋局。
超級物種的前身“餐飲+超市”的先行者
在“餐飲+超市”模式探索上,永輝精標店要早于國內大部分新零售企業。2015年12月底,永輝在福州泰禾廣場開出第一家精標店,它比盒馬鮮生首家店還要早近一個月時間開業。與之前的綠標店相比,永輝泰禾廣場店有幾個明顯的變化。
首先,從定位上來講,精標店接近華潤Ole’、BLT等業態,主打高端客群。以福州泰禾廣場店為例,它的經營面積為4300平方米,擁有接近一萬個SKU,食品銷售占比達到了90%。以進口商品、國內精品以及本地化特色商品為主要選品邏輯。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永輝打造精標店為的是提升它在消費者以及業界的形象,并通過升級業態來迎合高端客群的需求。
其次,精標店開創了國內零售企業“超市+餐飲”的先河。盡管在新零售的浪潮之下,“超市+餐飲”已經為業內所熟知,但在當時,這種模式在國內還是首屈一指。
永輝福州泰禾廣場店的餐飲部分占到了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除了咖啡之外,其余餐飲部分均為永輝自營,它們分別是:鮭魚工坊、食代廣場和麥子工坊。
《第三只眼看零售》曾在2016年7月走訪過這家門店,當時就發現,后來成為超級物種主打業態的鮭魚工坊已經非常成熟。
永輝福州泰禾廣場店的鮭魚工坊以日料店的木質風格裝修,提供吧臺、四人桌、包廂等多種用餐空間,同時滿足多人聚會和私密性體驗。餐廳主打海鮮系列產品,包括刺身、壽司和鍋物,同時還搭配南極鰲蝦、北極貝等精選食材,特設的鐵板燒區域,可以跟隨季節變化,不斷豐富食材種類——顧客可在食材購買后,現場加工、就地食用,最大限度得到鮮美即食的口感體驗。
筆者走訪現場了解到,鮭魚工坊的三文魚系列賣得最好。在加工臺前的顯著位置,立著一塊數字顯示牌:2553。餐廳負責人介紹,在統計銷售時,三文魚系列產品并不是按“份”統計,而是按“頭”計算。而2553這個數字表示,從開業到當日,已經賣掉的三文魚頭數。負責人介紹,僅周末一天,就能賣掉30多頭整魚。自2015年12月30日開業至筆者走訪的2016年7月,永輝福州泰禾廣場已售出近3000條三文魚。
得益于永輝的直采供應鏈優勢,鮭魚工坊店內的三文魚及其它海產品,在價格上有著競爭對手無法復制的優勢。且鮭魚工坊餐廳所提供的菜品食材,全部都能在精品超市購買到,極大增加了顧客的關聯性購物行為。
緊挨著鮭魚工坊,是美食廣場和烘焙品牌“麥子工坊”。美食廣場提供福州魚丸等當地特色小吃,“麥子工坊”則主打歐式面包。不同于傳統商超固定區域結算,海鮮、烘焙和大食代餐飲區錯峰設置了多臺收銀設備,且支持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豐富和便捷了客戶的購買選擇。
用現在的眼光看來,永輝精標店為超級物種的創建打下基礎。這主要體現在超市植入餐飲業態之后的一些數據沉淀和運作經驗,以及永輝自營的餐飲檔口的孵化上面。
回歸主業,布局mini永輝的“升級”與“降級”
“精標越來越‘綠’,綠標越來越‘紅’”,一位行業觀察者調侃稱。
所謂精標越來越“綠”是指,永輝南京水游城店被綠標店接管之后,逐漸喪失了作為精品店的定位和服務。而綠標越來越“紅”大概是指永輝發力mini店的策略——它保留了紅標店一些做法和風格,因此有人說,永輝“回歸傳統”了。
《第三只眼看零售》認為,不能孤立來看精標店的邊緣化以及永輝mini的崛起,二者共同服務于永輝回歸超市主業的大局——永輝創始人張軒松在股東大會上表示,今年要大力發展永輝mini店。
永輝大力發展mini店,不可忽視的催化劑是誼品生鮮的崛起。誼品生鮮創始人江建飛曾擔任永輝超市華東區總,誼品生鮮的一些打法也跟當年的永輝超市紅標店類似。“誼品生鮮簡直就是縮小版的永輝紅標店”,一位參觀了誼品生鮮的永輝內部人士告訴《第三只眼看零售》。
今年3月,誼品生鮮完成20億元B輪融資。得到資本助力后,誼品生鮮在安徽、重慶、福州等地大量開店,而這些地方也是永輝超市的重點拓展區域。
誼品的崛起引發永輝警覺。業內有一種說法,永輝利用數年時間完成了紅標店向綠標店轉型,在這個過程中永輝超市定位逐步拔高,一些中低客群被“遺棄”,這讓誼品生鮮“撿了漏”。而永輝推行合伙人制度過程中的賽馬機制淘汰下來的員工也被誼品生鮮所吸收。因此,二者的關系頗有點類似淘寶與拼多多:當淘寶升級為天貓的時候,拼多多卻抓住了“五環外”的消費群體。
永輝在這個時候推出mini店,可謂與誼品生鮮針鋒相對。誼品生鮮創始人江建飛在接受《第三只眼看零售》采訪時也表示,誼品拓展的區域永輝mini都有開店,還有很多店跟誼品生鮮門店是“挨在一起的”。
值得關注的是,永輝mini在門頭沿用了此前紅標店的大紅色,給消費者傳遞的信號是:你熟悉的永輝超市回來了。
按照上述邏輯,永輝從紅標店到綠標店再到精標店,是一種“升級”的話,而重新開出永輝mini可否理解為一種“降級”?
盡管永輝官方發言中并未透露任何信息,但筆者認為,永輝回歸主業有兩層含義:一是剝離云創,聚焦超市主業;二是要重新找回永輝在紅標店向綠標店升級過程中那些被“遺棄”的中低層客群。在這一點上,永輝mini被寄予厚望。
不過一位永輝超市供應商持有不同意見。他認為,云創和云超的“分家”只是業務層面的剝離,這樣利于業務的推進,而整個永輝集團在戰略層面并沒有太大分歧。
“永輝還是在布局生態,要成為零售業的基礎設施,這一點并沒有因為云創、云超的拆分而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