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運動品牌361°經歷關店危機
編輯:品牌學習俱樂部 日期:2019-06-14 人氣:3687
原標題:又一國產運動品牌陷困境:已關閉2500多家門店5.5億廣告費打水漂
說到全球第一大運動品牌,可能大家都知道是大名鼎鼎的耐克。而要說到國產四大運動品牌,可能有的人就會有些遲疑了。畢竟,李寧、特步、安踏、鴻星爾克、匹克、貴人鳥、德爾惠、361°度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但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一些曾經紅極一時的運動品牌已經掉出了第一梯隊,淪為小眾品牌,還有一些則被徹底淘汰。經過多年的激烈競爭,現如今,安踏、李寧、特步和361°這四大品牌屬于本土運動品牌中的前4強。

去年,安踏的營收達到241億元,李寧的營收為105億元,特步的營收為63.83億元,都保持了不錯的增長。而361°的營收僅有51.87億元,只比上一年多了0.3億,而其利潤則大跌33.48%。由此可見,361°已經明顯落后。此外,361°的股價最近兩年的跌幅更是高達64%,這就意味著市場對其也不大看好。

361°由丁建通創立。1983年,農民出身的丁建通籌集了2000元,在家里辦起了制鞋的小作坊。起初,丁建通主要是做代工,由于生意越來越紅火,他就注冊了“別克”這個品牌,和美國汽車品牌別克同名。2003年,丁建通將品牌名改為361°。后來,在丁建通的兒子接手361°后,通過廣告效應和明星代言,361°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知名品牌。在2009年實現上市后,361°也躋身國內運動市場第一梯隊,和李寧、安踏等分庭抗禮。

發展至今,除了361°主品牌,361°還擁有童裝、ONE WAY等子品牌,在全國擁有5539家門店。但相比于巔峰時期的8082家,361°已經關閉了2543家門店。這都是因為其業績的持續低迷。
為了挽救頹勢,361°也一直在進行調整,但結果都收效甚微。多年來,361°一直在不斷的投入廣告,增加代言,還贊助了馬拉松等賽事,但這些都沒有使361°的業績得到明顯的提升。去年,361°在廣告方面的投入達到5.57億元,但結果只帶來了0.3億的增長,幾乎可以說是徒勞。而且,由于這些投入,公司成本支出不斷增加,甚至影響到了公司的運營。那么,曾經風光無限的361°為何會陷入業績增長的瓶頸呢?

首先,戰略眼光短淺,對市場的反應不及時。發展至今,361°仍然只有一個主品牌,而就現在的市場情況來說,多元化發展才能使本土品牌長久立足。而且,由于361°最開始是主攻三四線城市市場的,其產品設計、款式等對于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來說,未免有些“土”。
另外,線上業務是短板。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很多品牌都紛紛布局線上市場,而361°在這一方面則非常落后,錯失了線上渠道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去年的雙十一期間,耐克、阿迪達斯、安踏的銷售額均超過10億元,而361°卻表現平平。
其實,隨著行業洗牌的加速,所有運動品牌都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在這種環境下,誰能最及時把握住市場風向、因勢而變,敢于創新、勇于突破,誰就能搶占先機。比如李寧,李寧之前也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低谷,但后來通過一系列的戰略調整,品牌重新煥發了活力,實現了“逆襲”。現在,李寧的新品主要以復古和科技元素為主,一躍成為國人眼中的“潮牌”。而安踏現在正在加速走向國際化,特步也一直在努力追趕。所以說,如果361°再不采取切實有效的策略實現逆襲,未來就真的有可能徹底掉隊了。